|
移植次數和密度(一)移植的次數 培育大規格苗木要經過多次移植,移植次數取決于樹種的生長速度和園林綠化對苗木規格的要求。樹種生長速度慢或對苗木要求的規格小,移植次數就少;反之,若樹種生長快或對苗木規格要求高,則移植次數就多。園林綠化的闊葉樹種,一般苗齡滿一年后進行移植,培育2-3年后,苗齡達3-4年,即可出圃。若對苗木規格要求更高,則要求進行2-3次移植,移植間隔通常為2-3年。對于生長緩慢的樹種,苗齡滿2年后進行移植,以后每隔3-5年移植1次,苗齡達8-10年,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出圃。采用設施栽培密集扦插的扦插苗,根系發育較好后即進行第一次移植,移植次數比上述移植多1次。 (二)移植密度 移植密度主要取決于苗木生長速度、氣候條件、土壤肥力、苗木年齡、培育年限以及機械作業水平等?偟脑瓌t是:在保證苗木有足夠營養面積的前提下,盡量合理密植,以提高產量苗,充分利用土地,減少撫育成本。 苗木培育目的不同,移植密度不同。在群體發育的條件下,為了爭奪陽光和生長空間,苗木向上生長,使樹干高而挺拔;如果栽植密度過稀,就會使樹木側枝生長旺盛,導致樹冠加大,樹干容易彎曲,有的樹種在種植密度過稀的情況下甚至容易發生病蟲害。因此,若以養干為目的應密植,以養冠為主要目的的則要求適當稀植。毛白楊,過稀易遭受透翅蛾的危害,一般株行距多為10cm×40cm或80cm×50cm。而槐樹、龍爪槐以養冠為目的時,株行距在120cm×120cm左右,以促使側枝生長,盡快養生樹冠。 另外,也可根據移植年限的不同確定密度。生長快的樹種移植第1年稍稀,第2年密度適宜,第3年經修枝后,仍能維持1年,第4年出圃。生長慢的樹種,第1年稍稀,第2年合適,第3-4年郁閉,第5-6年移植,再培育2-3年出圃。 苗木移植的密度通?筛鶕浦3-4年后苗木冠幅的生長量確定。闊葉樹可考慮3年的生長量,針葉樹種可考慮4年的生長量。即根據苗木的生長速度,預測3年或4年后苗木的冠幅,以行距加20cm、株距加10cm確定移植的株行距。例如,圓柏1年生播種苗可留床保養1年移植,根據該樹種樹冠生長速度,4年后可生長到50cm左右、移植株行距可定為60cm×70cm。這樣,耕作的寬度加大,操作方便,到第4年稍感擁擠時進行下一次移植。若再過4年樹冠可生長到100cm,移植株行距可定為110cm×130cm,再長再移植。又如2年生元寶楓留床苗,3年后樹冠生長到120cm,移植株行距可定為130cm×140cm;再過3你那樹冠長至230cm,故最后一次移植株行距可定為240cm×250cm。 |